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长园地 > 家庭教育

校园喜讯

更多>>

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宣传口号

文明朝阳 共建共享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共树良好社会风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建文明新朝阳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携手共建文明朝阳
践行群众路线
繁荣公共文化
建设文明朝阳
讲诚信 讲美德
争做文明市民
美化城市环境
规范公共秩序
共建美好家园
爱花草 爱树木
空气清新人健康
守交法 不闯灯
文明交通我先行
不乱吐 不乱扔
环境优美好心情
守法规 讲信用
人气旺盛事业兴
你帮我 我帮他
守望相助众人夸
别等环境脏乱才后悔乱扔垃圾
别等出了事故才后悔闯红灯
文明要加 陋习要减
服务要乘 顽症要除
吃喝住穿可以将就
言行举止必须讲究
物质富有虽然可喜
道德高尚更加可贵
家庭教育
以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内在魅力
发布时间:2013-02-20 作者: 来源:
  
以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内在魅力
摘要: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组成,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使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得到不断升值。目前我校建构的新源西里小学模式——即普特融合教育模式,注重内涵挖掘,强化环境重建,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激情开拓,创建一流”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现实、设计未来,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纳教育,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实施普特融合教育,明确了“办全纳学校,普教出精品,特教出特色,师生共发展,学校成典范”的办学目标,使学校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行,与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的办学举措,“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宗旨。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
主题词:学校文化 普特融合 和谐发展
正文:
一个学校影响最长久、最醉人的莫过于独特的学校文化,,它好比药力强大的缓释胶囊,不知不觉地长期发挥着良好的教育作用。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一所学校只有拥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才能凝聚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学校品牌。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因获得学校特有文化的滋养而发展成长。当一代代师生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同时也带走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烙印。更重要的是,只要这片特有文化的土壤还存在,这种文化就会不断积淀并更具影响力,就会影响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
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将使学校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得到不断升值。那么,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方式。由此看来,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管理文化、学校环境文化组成,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
近年来,围绕学校文化的创新,新源西里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并在促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思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铸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努力形成西里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
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不在于其办学规模的大小,学校资产的多少,师生员工的众寡,而在于是否有一种根植于全体员工脑海和心灵的精神文化,只有在这一强大精神文化的感召下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在这强大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才能激发攻坚破难的胆识和魄力。
(一)让鲜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人。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学校文化的根本指引。理念和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基于对学校情况的具体分析,是从本校的土壤里生长出来。那么,西里小学几十年的精神积淀到底是什么呢?回顾西里二十多年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是一部“进取、合作、创新”的发展史;西里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着“激情开拓,创建一流”的强大信念,这就是西里人的孜孜以求的文化精髓。
正是基于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这一认识,我们以“激情开拓,创建一流”为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点,打造西里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我自豪,我们都是西里人;我努力,我与西里共成长;我成材,我为西里添光彩”。这就是学校精神,这里面体现着历史文化的积淀,现代教育的诉求,以及学校对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期望,它构筑成我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时刻引领着师生的幸福成长。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凸显着西里人强烈的危机意识和争先的主动意识;
“尊重合作、情满校园”体现着西里人关注人文情怀、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的最精彩”体现着西里人把握细节、追求精品的强烈意识;
“整体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代表着西里人对自我的定位和过硬的质量意识;
“站在校外看校内,站在全局看西里”体现着西里人审时度势、把握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扎扎实实做好西里事,实实在在做好西里人”彰显着西里人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不变的工作信条;
“步入西里,精彩人生”反映出西里人对教育真谛的诠释、对人生质量的追求。
系统的文化理念的形成,创造了学校新的增长点,为西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源西里小学1983年9月建校,1984年2月被市、区选定为普通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试点校。现共有教学班17个,一校两制;其中特教班9个,普教班9个。目前我校建构的新源西里小学模式——即普特融合教育模式,在“激情开拓,创建一流”精神的引领下,2004年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现实、设计未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规范求秩序,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让办学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纳教育,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实施普特融合教育,明确了“办全纳学校,普教出精品,特教出特色,师生共发展,学校成典范”的办学目标,使学校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教育现代化同行,与家长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高品位追求同向。”的办学举措,“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宗旨。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2007年8月20日,《普特融合路,全纳育奇葩——学校发展路径》在教育部、市教委来校调研时的发言,赢得上级领导的首肯。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普特融合:让残疾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
(二)让鲜活的建设方略打造人
建设学校文化要义是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使广大的教师在参与学校的发展中,在各项活动中将学校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学校一方面着手分析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包括学校内外部条件变化、学校现阶段发展的必备条件及用文化力提升办学水平的意义等。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一”,即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生是学校的第一关注点。注重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提高学校竞争力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站在时代的前沿,对学校发展作出全面、客观的基础分析,确定学校五年发展目标,规划学校发展。在力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把学校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西里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学校的文化生态建设,也就是教师、学生在精神、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倡导充实健康的生活和“让每一位教师成功,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西里小学办学规模小、师资匮乏、硬件明显滞后、外界影响不大,生源都择校到了学区外的小学。2004年为使学校顺利度过二次创业期,学校把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文化建设的方略:一是在每周的教师例会上学习、探讨有关人文素养提升的话题,并把校长个人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与教师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引发教师们思考,产生共鸣,唤醒教师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领教师们精神提升。教师例会也由此成为“精神聚会。二是充分发掘教师中的优秀事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并放大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发展;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和校本培训,千方百计为老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水平。这种文化建设方略在西里小学一以贯之,营造了“开放民主的教师与大气和谐的学生相互感染与熏陶”的文化场。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只有自觉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治校和发展之本,设计、培育一流的学校文化,才能创办一流的学校;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把学校文化积淀下来,才能成为一种孕育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尤其像我们这样一所没有经验可借鉴,独有的普特融合办学模式的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二、创建以人本和谐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培强学校内在魅力。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沉淀,更是现实发展的主题,只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才能使学校这一无形资产不断升值。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文化的“股东”。
如何使学校文化增值,怎么把大家认为距离自己很远的学校文化演绎为每位教师生活、事业甚至生命的一部分,对管理者是一个考验。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整合,嫁接,提升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大家“入股”,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文化的“蛋糕”里,有你的面,有他的盐,有我的糖,饱含着你的创造、他的坎坷、我的辛劳。在确立学校育人目标的时候,我们在把过去学校文化的有关内容展现给大家的同时,希望大家在其中尽自己的智慧,赋予学校目标以新的时代内涵。召开教代会为发展思路提供议案,征集校训,征集校园公益用语等,在征集过程中,思路、校训不再是口号,而是内化为学校每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动力。让每一个人以校长的心态去工作。
(二)让每一项制度都“繁衍生成”文化
近年来,我校融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校原有的规范化的管理状态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教育的飞速上升。学校逐步尝试管理重心的转移,从追求制度的发展向追求文化的发展,致力于以制度来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使学校制度本身发挥“生命效应”。创造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努力形成具有亲和力、使师生感受到平等、亲情、鼓舞和帮助的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能肯定“西里人”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欣赏“西里人”的协商对话制度;建立确定教师学术地位,关注他们当下需要与生命体验的竞争、奖励制度和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给教师提供弹性化、个性化发展空间的课程制度、教学制度、教研制度;建立秉承人性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亮起来”的全面品质评价机制等。通过一系列有活力的制度体系,使人的资源得到不断的开发,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使师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三)让每一项措施都凸显“以人为本”
按照学校五年规划,主要调整的工作措施有:“部门分级目标承诺机制”——学校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在同一平面上工作,普特教导处、资源教室、年级管理委员会、校内督导委员会等部门构建分级目标承诺管理体系,使基层部门的自主权有效扩大,教师能自主规划、承诺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快乐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以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积极探索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纬度的班级管理模式,让班级成为孩子成长发展、展现生命价值的场所,通过“一人一岗位”、“红领巾理事会”“班务公开栏”等途径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独特风格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校外延伸教育单元格”——把学校的教育有效地向社会延伸、向家庭延伸,派遣社区教育助理,成立“普特家长委员会”,合力打造文化社区、学习型家庭,有效地将社区和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元;建立“教育议事会”——搭建学校、家长和社区联系、协调和合作的平台,把学校还给社会、还给家庭。总之,学校管理的每一项措施都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之理念,努力实现“没有管理的管理,无意教育的教育”之境界。
三、注重内涵挖掘,强化环境重建,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它是学校神奇的“遗传密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学校的一花一木、一建筑一景观,无不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与荣誉;每一个成员追求、作风、言谈举止,无不折射出学校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学校文化在于不断积累、精心整理和睿智提炼,而学校文化的增值,更需要精心设计、耐心经营。
近年来,西里注重学校文化内涵的挖掘,强调校园文化底蕴的提升,以“集中展现新源西里小学的全纳办学理念和融合办学特色,体现西里人全纳的博大胸襟,以及和谐的西里大融合观,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融合教育的和谐氛围。”为目标,以整体性、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为追求,通过学校建筑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真正做到让一山一水都会讲话、一草一木都有思想、一墙一景都是文章,塑造了学校的整体思想,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激励、得到发展。
细节再雕凿,物质文化润物无声。我们在校园硬环境的建设中本着“关怀、尊重”的理念,使物质环境闪烁人文的光辉,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构筑师生的“文化基石——普特融合路,全纳育奇葩”。理念文化墙为巨幅仿青铜浮雕。题材上吻合与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在本校就读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的普特学生及异国的孩子形象剪影为浮雕人物携手联欢。在地球的舞台上激情欢乐。唱响关爱、唱响未来、唱响蓝天、唱响世界大团结、为开通“融合之路”祝兴剪彩……。和平鸽的环绕飞舞及连绵不断的异形彩云同峙交响画面主题。浮雕的首上,选用彩色喷绘的形式写真蓝天白云及仿金字样“同在蓝天下,和谐共发展”。篆刻着内容为我校荣誉校长爱新觉罗·溥任老先生的题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字的蕴石、本土文化制成的楼道彩色图文等版块营造出“人、文交融”的意境,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实现了与文化结缘。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动态生成,尊重学校每一个成员的主体感受,让全员“动”起来。用师生的作品建设校园,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校园内,教师和学生们的创作常换常新,师生们倾心打造的“班级文化”传承出新。学校“厕所文化”教育行动吸引全体师生的主动参与。“厕所文化”天天在变化,厕所由单纯的方便变成文化教育素材之一,成为检测学生行为习惯的一面镜子。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唱主角,只要学生自荐、自撰材料并录用,无论是普教班学生,还是特教学生;无论是年级的高低、学业的优劣,都可以成为一名国旗下荣誉演讲者。在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上,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实现自主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让学校的每一堵墙说话”“ 做一名荣誉演讲者”也就成了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平台。
西里小学,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了丰富现有的学生文化;拓展教师文化;建立起新的校园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逐步创办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学生爱慧社团。即“国际小社团、工艺品制作小社团、小记者社团、小演员社团、小博士社团、小运动员社团、小音乐家社团”七个分社团。随着社团的发展积极稳妥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形成序列、层层推进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社团手工艺坊中的金丝嵌画,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以及小运动员社团的抖空竹,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耀眼的光辉,学生身在其中,充分感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社团工艺坊中的蜡花、铝箔帖画、纸浆画等,所采用的材料全部为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可是在学生灵巧的双手中,却焕发了勃勃生机,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从中,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环保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孩子们的作品在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上被前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先生等各国官员收藏,2007年5月12日,由新源西里小学“小小国际奥组委”发起,和鲁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心系奥运会 奉献我真情”大型义卖会上,学生作品售出2万多元,善款全部捐给奥组委。我们的小博士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畅游在科技的海洋中,科技的无穷魅力带给他们的是快乐,是成长。
融合小乐队活动和特奥训练的开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007年4月7日,我校“学生爱慧社团”融合小乐队,参加了在朝阳公园举行的由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团委联合主办的“和谐先锋 文明示范”——2007年首都教育系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推进大会。 在大会上,这支由中外、普特学生共同组成的融合小乐队,在特教八班张波同学富有激情的指挥下,用他们手中锅、碗、瓢盆、铲子、筷子等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在世界名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曲调伴奏下,演绎出雄壮、基昂的打击乐。同学们个个面带灿烂的微笑,无比的幸福感在微笑中洋溢。手中的“乐器”上下飞舞,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和谐乐章。他们中有的孩子虽然身患残疾,但对生活仍然有着美好的向往,他们用自己的优异表现表达了他们对北京2008奥运的热切期盼和无限向往,他们对北京2008奥运理念的理解。他们渴望并有能力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运动员社团的特奥训练项目,在奥运教育活动中同样得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校的5名柔道参奥运动员今年将代表中国参加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特殊人奥运会,为国家争光。根据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将全面修订各社团的建设计划和标准,形成覆盖所有学生的组织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来。同时,我们还将对校、内外教育资源积极整合,把鲁迅博物馆、科技馆、社区等地作为社团文化活动基地,建立起服务一切学生的教育网络。开辟活动场,“四节一周”缔造无限精彩。近年来,我校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整体联动的大型文化活动,成功打造和推广了校园亲子节、艺术节、外语节、体育节和科技周等精品力作。这些广受学生欢迎的主题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化热潮,让每位学生在展示才华、自主发展的同时产生更高的文化需求。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四节一周”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注重与重大时事或历史事件的结合,充分发挥“四节一周”的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学校精神文化活动的品位。
如今,在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西里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既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又有现代意识的渗透,既是学校办学宗旨的统一体现,又是学生个性追求的自我展示,她将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激情的强大精神动力资源。
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历史,深入挖掘西里的文化底蕴,做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学校的文化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实现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人、用丰厚的文化塑造人、以学校快速的发展鼓舞人,教师的思想觉悟、敬业精神、有了极大的提高,工作热情、工作干劲空前高涨。凝聚力带来活力,活力激发动力,动力创造业绩。一年来,在顺利进行学校建设的同时,实现了建设与质量的双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制定的目标都到了尽善尽美的展示和实现,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认可。 教育部、和市教委、区教委及中残联等各级领导先后亲临我校指导工作慰问教师。2006年5月《现代教育报》连续两次对我校进行专题报道,特别是校长的《新源西里小学模式》一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融合教育实施的方向和途径,被《人民日报》网站选中发表,这对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年来,学校接待全国特教学校校长高研班、顺义教委、中华女子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系、瑞典专家等国内外教育参观代表团600多人次。成功承办了市、区资源教室培训会。一年中,学校获市区各项殊荣10多项,各文字、电视、网络等20多家媒体,40多次争相报道。
这是学校历史积累与文化底蕴合成的结果,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学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深挖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用先进的文化理念统领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使全校上下理念一致、目标一致、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才能使学校成为全校师生事业发展的平台、个人成长的沃土,才能使学校成为成就人生的地方,才能构建和谐教育,建设和谐学校,增强学校内在魅力,促进学校和谐快速发展,办社会满意的教育。
回首过去,我们与文化相伴,一路走来一路歌;展望未来,学校文化引领我们,一点一滴勤耕耘。让我们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以更强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大的气魄和手笔,驾文化方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参考文献:〔1〕赵中建 《学校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2〕储建明 《用文化经营学校》《江南晚报》 2002年12月19日
版权所有 2013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中街17号 邮编:100027
邮箱:xyxl008@163.com 电话:01084482838 01064673035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