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动态 > 教育研究

校园喜讯

更多>>

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宣传口号

文明朝阳 共建共享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共树良好社会风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建文明新朝阳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携手共建文明朝阳
践行群众路线
繁荣公共文化
建设文明朝阳
讲诚信 讲美德
争做文明市民
美化城市环境
规范公共秩序
共建美好家园
爱花草 爱树木
空气清新人健康
守交法 不闯灯
文明交通我先行
不乱吐 不乱扔
环境优美好心情
守法规 讲信用
人气旺盛事业兴
你帮我 我帮他
守望相助众人夸
别等环境脏乱才后悔乱扔垃圾
别等出了事故才后悔闯红灯
文明要加 陋习要减
服务要乘 顽症要除
吃喝住穿可以将就
言行举止必须讲究
物质富有虽然可喜
道德高尚更加可贵
教育研究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有感.甄丽波
发布时间:2013-12-02 作者: 来源: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有感
  新源西里小学教师 甄丽波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入法制教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 
三年级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间天堂般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痛心的故事。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假如你此时遇到这个被冲毁的小村庄的村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这个被冲毁的小村庄的村民,此时面对一无所有的“村庄”,你会说些什么?  通过学生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说、劝的过程中内化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让“人类不爱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无形中渗透成功了。
在讲授六年级语文课文《索溪峪的“野”》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第四自然段的文字介绍,利用多媒体配上野生动物的画面介绍了猴子等野生动物,激发了学生对野生动物及其优美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从而引出问题:面对这些充满野性、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并宣传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紧接着问:“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璞归真”?当猴子在游人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恶作剧地撒尿时,游人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驱逐和打骂呢?”这时再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最后再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深化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通过交际他们会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比如有一个少年上网成瘾,每天沉浸在虚幻世界中,思想堕落,学业荒废,最可耻的是竟以自己妈妈的生命相要挟,向家庭索取上网费。父母含辛茹苦,得来的却是这样的后果。通过实例、抓适机,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网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新闻上连续报道建筑大桥坍塌事故,血淋淋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遗憾的并且都是国家一流的工程,一流的建筑公司。由于有关建设部门投机取巧,偷工减料,造成质量上的严重不合格,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失。偷税漏税,结果咎由自取,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教育学生一定清正廉洁,廉洁奉公,对国家和人民负责,避免悲剧重演,一定要务实求真,真抓实干,从而保证国家建设的质量性和技术性。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因此我还以周会、班队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好“谁伤害了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争做文明小卫士”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就一定会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受到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悄然绽放!
版权所有 2013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小学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西里中街17号 邮编:100027
邮箱:xyxl008@163.com 电话:01084482838 01064673035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