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后的我和他 教师 甄丽波 背景:
我班的崔某懒的出了名,作业总拖拖拉拉、偷工减料,每次别人的作业都交了,总差他的没交上
来,非要老师一个劲地催着,盯着他做作业才能完成。劳动时就想方设法偷懒,不愿动弹。老师拿他
没办法,批评、教育全没用,急得老师忍不住直皱眉头:他还能变勤快吗? 经过了解知道崔某的父母
关系不是很好,崔某就这样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想孩子是由于长期
的家庭影响使他养成了这一不良的习惯。孩子其实是好孩子他能够改正他的不良习惯的。
主题:教育之后的我和他
细节:
记得那是周一的早晨,我很早来到学校。在进校门时我看到崔某走进了教学楼。他怎么这么早就
来了?我悄悄地走进教室了一看,他正趴在桌子上抄写作业。我一肚子的火骤然升起,正要发脾气,
却看到他缩着脖子,一副紧张的样子。于是我压了压火,走开了。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
,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件事:是在全班上公开处理、大肆批评?是单独找他谈心、私下里解决?是叫来
家长双方沟通、共同解决?种种处理的方式在我的头脑中闪现,同时种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我也在不
断预料。想起他紧张的神情,我把所有的想法都推翻了,决定另辟蹊径——晾一晾。
所谓“晾一晾”,就是遇是冷处理。不公开,不叫家长,也不主动叫他,放一放再说。就这样,
我像平常一样上课,轻松自如,只不过是课堂上的他似乎紧张了许多。就这样,一下午的课结束了,
我没有叫他,他随着放学的陆队回家了。
结果:
第二天,他的作业按时交上来了,不但完成的质量不错,更值得高兴的是,字写得比以前更工整
了许多。在作业的结尾出,还有一小行话:甄老师,对不起,我保证以后决不会在出现这样的事。你
相信我么?另外还画了一张带着紧张表情的小脸。
看后,我思忖片刻,画下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找他和他的家长也长谈了几次
,崔某到现在已经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现在有这样的表现,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1、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
间找他谈话,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家长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问题,同时也削
弱自己的斗志。
2、 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
暖。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不
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
3、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孩子的家长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
家长改变不闻不问的教育态度,并能多花精力培养孩子。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
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自信心有所提高,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完
成作业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期望他有更大进步。
评析:
上面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反思。我不得不承认,我在很多次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总是火气很
大,甚至觉得嗓门不大就很不过瘾,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总是觉得只有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使学
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督促学生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才能使学生引以为戒,过而改之。其实,效
果远远不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截然相反。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尤其是一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
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所以就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通过上面的案例介绍,我
们不难看出,在我们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的事件,不要一下子火气就上来了,要采
取一下冷处理,放一放,让当事人——学生和我们教师都冷静一下,仔细地分析一下事情的经过,回
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摆一摆各自的关系,设想一下各种处理办法的结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也
许这样,我们的辅导效果会更好一些!